【人民日报】五十年五十人特稿:谢孝财立志教育报国

时间:1999-05-19 22:32:34 作者:陈培德 来源:人民日报

从两头奶牛起家,办出了全国知名的学校,凭着自己的志趣,更凭着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的追求——

谢孝财:立志教育报国

浙江温州南雁荡山麓的平阳县地界人,人杰地灵。当年,一代棋王谢侠逊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谢姓代有才俊出。在平阳鹤溪镇那偏僻的山坳里,坐落着一所驰名全国的武术学校——平阳育英体校。它在我国万余所武术馆校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三,并最早被评为全国先进武术学校。这所学校的创办人、现任校长便是谢氏一杰——谢孝财。

谢孝财本是一位普通农民,却早有办学的志向。他不向国家要一分钱,而是倾其家中所有办了一所“文武兼备”的学校。他艰苦创业、矢志办学,当年曾受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领导高度赞扬,浙江省体委领导则称赞他的成功是“一条路子”、“一笔财富”、“一项光荣”。为此,谢孝财本人被评为省体育先进工作者,去年还被选为温州市人大代表。

养奶牛挣了钱,却想到办学

谢孝财想办学,而且是办一所武术学校,自有原因。

早年,谢孝财不幸丧父,家庭生活全靠母亲支撑。不过,母亲十分明理,并不强要孩子早早挑起养家的担子。她见谢孝财有弄拳使棍的爱好,就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宝贝——一头小黄牛,让他到温州百好乳品厂跟一位会南拳的师傅学徒,既习了武,又学到了养牛炼奶的技艺。

不久,适逢改革开放好时代,谢孝财养奶牛脱贫了。此时,他的心思却不在扩大奶牛场,而在想着另一件事。前几年,他看到当地有一些孩子,被学校里视为“差生”,放任自流。他不相信天下会有“教不好”的孩子,可怎样教一时心里没底。随着自己有了些积蓄,一个大胆的想法也慢慢在形成;自己有习武的功底,社会上也需要能文会武的人从事保安这类工作,就办所武术学校吧!至于生源,“好学生”来当然热烈欢迎,即使被学校视为“差生”的也来者不拒。他相信,什么样的孩子都能教育成才。

解难题解出一条办学新路

谢孝财很快按有关规定办妥了一切手续,起初还不敢叫“学校”,只称之为“武术馆”。他征得几位哥哥的同意,将兄弟们连在一起的4间二层楼作为馆舍,招收了80名学员,还请了专职教练。

谁知,“武术馆”办了半年,孩子们一个个不愿意来了。谢孝财翻山越岭,走访学生家庭,孩子和家长们普遍反映,当今时代光练武而不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就是做保安工作也困难。谢孝财心里明白,这其实是所有的武术馆校都感到头疼而一直解决不好的问题。他决心闯出一条路来,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谢孝财请来专家咨询,帮助出谋划策,改“馆”为“校”,命名为“平阳育英学校”。他们精心制定了一套文武结合的教学计划,一方面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开设足量的中小学文化课程,认真组织教学,保证文化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对武术教学作出改革,力求规范实用,体现学校的教学特色。这样一来,不少“溜号”的学员纷纷回到学校,还引来了许多新生。

谢孝财不失时机地决定扩大教学规模。他变卖家产,又向亲友借债,顽强地实现他的办学理想。

10多年里,谢孝财童年时代的同学、好友中,通过办企业致富的不乏其人,这些人也都觉得谢孝财要是办企业,肯定不比他们差。而谢孝财呢,正是以一个企业家的勇气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抱负,来办好育英学校的。现在的育英学校,已是全国知名的民办寄宿学校。走在校园里,可以看到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和可以容纳3000多人的练功楼,设有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体院中专教学点在内的共50个班、2000多名学生,拥有200多位老师和教练。

坚信孩子们都能成才

谢孝财对学生“来者不拒”,而用普通学校的招生标准来看这些学生,甚至难以相信他们能顺利毕业,更不用说成才了。育英的学生中,有些是家长成天忙着做生意,没人照管的孩子,有些是在普通中小学学不下去的孩子。这些孩子初到学校时,普遍行为散漫、厌学。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过来,是自己实在管教不了,抱着一线希望来试试。

面对这些孩子,谢孝财首先抓校风建设。他学习解放军的严格管理方式,实行班主任和教练跟班制,建立健全党组织和行政部门等管理基础,使学校的各项管理都规范、有序,纹丝不乱。接着,谢孝财又喊响了“学文习武,育才树人”的办学宗旨。他解释,这个宗旨的含义,包括了深入学德育,包括了教导孩子们为祖国的强大刻苦读书、刻苦习武,也包括了中华传统美德培养。有了这样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学生的作风严明,吃苦精神很强,学业进很快。

到现在,育英学校先后培养学生5200多人,输送了一批批学生到省、市、全国院校深造,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专业人才,成为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地位的武术人才培养基地。育英的在校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武术比赛,获得冠、亚军300多人次;众多生在毕业离校后创造了十分出色的成绩,有的还在散打等专技中获得了世界冠军。

对社会的“无形贡献”功在长远

对于孩子们来说,谢孝财不仅是他们的“武术师傅”,更是他们为人处世的榜样,谢孝财曾多次参观陈嘉庚先生故居,其中有一件事给他印象特别深。先生有巨资办学,却不肯随意为女儿买这买那,而是要女儿利用休息时间自己打工挣钱买想要的物件。

谢孝财花巨资办学,也不随便给孩子塞零花钱。经常告诫孩子和学生,学习要持之以恒,一丝不苟。而他坚毅、敬业的品格,也为育英一个教职工带了好头。大家不知不觉地以校长为楷模,搞好每天的学习、训练和工作。

谢孝财作为一校之长,育人的成绩是巨大的,在富裕起来的温州人群体中,为国分忧的强烈使命感促使之上,他为社会做出了用高品质标准来衡量的贡献。

 

体育教学的奇迹

点评:

浙江省平阳育英体校是全国万余武术馆校中的佼佼者,校长谢孝财更是创造了体育教学的一个奇迹。这“奇”有二:

一奇,他从几头奶牛起家,艰苦奋斗十几年,不要国家一分钱,在浙南的深山坳里办起一个总资产近二千万元的全国知名的民办体校,并且研究出一套“文武兼备”的教学方式,从而能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急需人才。现在,大家比较容易从传媒广告或者产品宣传中了解白手起家、创造出辉煌业绩的企业家,殊不知,谢孝财办起现在这样规模和水平的体育教学事业,其难度决不在创产品名牌、趟市场通道之下。而贯彻科教兴国国策,我们需要更多的谢孝财式的创业者。

二奇,他“有教无类”——从不拒绝任何有志于来校学习的孩子,他也的的确确把每一位求学者都培养成了合格的毕业生。这,不但对体育教学,就是对普通学校的教学,也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好“铁”入炉出好“钢”在情理之中,把形形色色的“铁”都炼出好“钢”来,就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谢孝财有这个本事。

但愿,有越来越多的“育英奇迹”出现在我们身边。

(作者:陈培德,时任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载自:《人民日报》1999519

上一篇:平阳育英体校被评为首批“全国先进武术学校”

下一篇:【人民日报】平阳育英体校:传武授文育英才